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守正创新谋划发展新局面
2023年08月10日 20:08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10日电 作为山西省属大型金融企业、省内本土首家上市银行,近年来,晋商银行立足自身实际,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以“发挥数据价值,赋能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转型目标,重点构建核心能力,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路径,最终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模式。

  晋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聚焦业务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设定数字化转型规划实现路径,建立健全落地管理机制,推进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 完善战略规划

  晋商银行制定了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在总行层面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组,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全行整体战略规划,长期投入、持续推进。

  为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形势下的数字化生存和发展能力,该行结合前期对全行数字化转型现状的摸底梳理,通过对全行业务的梳理、评估,本着系统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原则,晋商银行结合行内系统和技术基础情况,从解决工作痛点角度出发,首批启动涵盖公司、零售、风险、运营、数据等板块为重点的七个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通过“揭榜挂帅”选定了项目经理并完成七大项目组的组建,配套数字化转型相关机制,完成绘制“施工图”,亮出“责任图”,细化“进度图”。

  深挖数据价值 释放发展活力

  晋商银行以“盘活数据资产、激活数据价值、做活数据分析、用活数据成果”为目标,全面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实施。2022年,该行积极落实数据治理监管要求,充分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统筹开展专项领域相关工作,在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质量检查、自我评估等方面取得突破。

  该行制定了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完善数据治理相关制度,发挥顶层设计的规划作用,形成了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组织架构,为全行数据治理工作自上而下的推进建立了组织保障。对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数据安全、外部数据等数据治理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了该行数据治理制度体系,在各专业领域逐步推行专业化的统一管理机制。

  同时,晋商银行建立数据质量问题成因分析流程,以监管数据为重点和抓手,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和数据治理自评估工作,逐步形成平稳长效的管理机制;初步形成数据治理考核体系和问责机制,构建以分工明确、客观公平、奖惩结合为原则的考核方式,全面保障数据治理的责任落实。

  此外,该行积极对标先进同业,在数据管理工具、数据应用评价体系等方面积累系统建设经验,为下一步构建银行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赋能业务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工具。

  加强科技创新 提升科技能力

  2022年,晋商银行以重要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为契机,围绕重要业务系统、渠道类系统、管理类系统、数据类系统、运维自动化开展自主研发等举措来加强自主研发队伍建设和研发能力培养,逐步提升行内技术人员对重要信息系统的自主掌控能力。

  为打造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敏捷组织,深化科技与业务、业务与业务间的融合创新管理,提升融合创新工作效率,该行制定了敏捷开发工作规程,并启动了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科技流程数字化项目,组建了专职的敏捷开发团队,对信息科技管理相关系统和流程进行升级优化。

  同时,启动落地了零售线上客群运营、2022数据资产应用两个敏捷开发试点项目。通过试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调整,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符合晋商银行科技、业务实情的敏捷开发模式。

  注重人才培养 完善文化建设

  晋商银行通过“通识培训、专业学习、竞赛考试”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文化培育。同时,2022年,晋商银行启动全行数字文化工程,协调内外部资源,组织开展多维度多领域的工作,为数字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引入“校企共建”的模式,与山西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晋商银行大数据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共建“晋商银行员工内训基地”,通过联合举办数字启航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全行培养储备了近百名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以考促学”“以赛促干”的方式推进人才在实践中磨练,首次组织举办“晋益求精”数字金融数据运用能力竞赛,让数据能力和日常工作实现有机融合,同时为全行选拔了一批数据领域的突出人才。

  组建数字化转型兴趣部落,定期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讨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数据治理相关培训,聘请行业专家从数据安全、数据架构、数据能力、数据质量等方面进行讲授;组织开展数据治理工程师(CDGA)专业认证考试;开办“数智未来”线上课堂,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理论先驱。

  “无科技不金融”,科技已成为银行业决战未来的关键。晋商银行将持续拓展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提升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民利企走深走实,持续增强群众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编辑:郭飞颖】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