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山西高端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03月28日 18:44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28日电 日前,由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大同公司”)研制的700kW新能源机车在山西建龙安全运行一周年,为铁路装备领域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创新示范。

  中车大同公司聚焦产业布局、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向“新”而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聚“新”势 优化产业链

  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中车大同公司聚焦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入构筑“一体两翼一支柱”产业布局,全面培育壮大矿山运输装备、新能源产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造、运维、检修、配件、服务“五位一体”的全链条优势,提升“产品+”“系统+”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作为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车大同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发展驱动产业升级,运用供应商联盟平台上的链式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新模式,紧扣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加速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配套扩能,协同链上企业、高校院所开展新能源机车、属地化检修、高校科研、物资采购等合作项目,不断丰富联盟内涵,打造“共赢链”。

  同时,该公司深耕轨道交通领域研发制造,发挥高端装备引领成效,延伸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产业体系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施新能源机车、电气化公路、矿车装备创链工程,打造多元化现代产业链链长、扩容扩能地方产业链建设,强创新、优品牌、拓市场、促转型,全方位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蓄“新”力 激活创新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

  “要紧握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的产品研发路线,把握好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平台化发展趋势,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中车大同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镇中说。

  3月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寒意仍浓。面对依旧强劲的电煤运输需求,由中车大同公司研制的和谐2型电力机车正加足马力奔驰在霍林郭勒运营维修段的600万电煤环形装车线上,全力跑出电煤运输“加速度”。该公司锚定电力机车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品牌定位,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推进和谐2型机车性能提升研究,全力打造专业化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车大同公司开展永磁直驱技术研发、验证及运用,进一步推进永磁直驱技术发展和市场化应用。落成发布我国首个全套电气化公路及矿山运输系统示范项目,牵引公路和矿山运输加速驶入“绿色高地”。同时,致力新能源机车产品谱系化研究,拓展机车轴式、轴重、功率等,形成轻中型、重型调车机车及3000kW以上功率级别的干线机车研发平台,下线全球氢燃料电池装机功率最大的“宁东号”氢动力机车,打造全球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应用标杆,为牵引动力的绿色革新提供澎湃动力。

筑“新”基 贯通数据链

  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迁,其核心就是数字化、智能化。

  走进中车大同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的可视化数据监控大屏映入眼帘。大屏上,屏柜组装、机车总成等主要工序生产进程信息清晰可见。据该公司生产制造部生产调度主管王祺涵介绍,这套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生产动态,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物料、成本等信息化集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台台AGV小车在各工位穿梭自如,一个个机械臂旋转挥舞,一道道指令远程控制产线运行……”在中车大同公司转向架分厂,生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正每日上演,绿色和智能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近年来,中车大同公司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重要抓手,稳步推进产业数字化工程,深化基础数据治理,加快各系统数据贯通,集成云端管理和智能设备运行,在电力机车重要部件装配领域,实现了轴箱自动装配、产品自动物流输送,以及关键紧固件的精准控制和信息自动控制,整体制造组装线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同时,以智能加工单元精益生产为核心,在机械加工单元,实现了环类件的全自动加工,大型加工设备实现了机床物联网,具有设备监控、能源监测、工艺管理、生产管控、质量追溯等“云管理”功能。

  “智造”,正成为中车大同公司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张“硬核名片”。

赋“新”能 建强人才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

  春暖花开,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车科创公司二十一所智能矿山研究室内,研发人员正在按照绿色智能技术路线,构建“智能装备+工业智联网”实现场景……中车大同公司依托北京人才高地主阵地,加快推进智慧矿山和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打造智慧矿山装备和新能源机车产业桥头堡。

  “今年,中车大同公司将围绕企业‘人才年’部署,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和提升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王东敏如是说。

  近年来,中车大同公司顶层谋划实施“前进英才”工程,持续推进头雁领航、菁英锻造、工匠培育、先锋引领“四大人才计划”,统筹推进高层次、数字化、国际化三类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快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涌现。

  该公司坚持“团队+项目+人才”模式,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本领,形成涵盖1名中车科学家、5名首席专家、29名资深专家,114名中车级专家的核心人才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技术能手8人,获得詹天佑、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6名,切实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和“第一动力”。(完)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