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5月16日,在山西吕梁汾阳中学内,莫言、梁晓声、苏童、李敬泽、陈晓明等作家及文学批评家济济一堂,各位名家围绕“诺奖之后的莫言”探讨文学创作。
当天在汾阳中学,莫言受到了该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之后, 莫言一众人走进校园礼堂开始研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莫言沉寂数年。
【同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他得奖以后,我个人觉得他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一个调整, 但是他作为一个作家,他能够重新找回他写作的状态,我认为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有些说法,叫诺奖魔咒,很多作家获得诺奖之后就写不了,写不了有很多原因,莫言老师也同样面对着这样一个可能存在的困境。
【解说】同为作家的苏童用8个字来形容莫言如今的状态。
【同期】作家 苏童:他实在是头顶桂冠,身披枷锁,所以很多感受莫言有,我们没有,我们只能设身处地的想像他这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所有写作其实都是把一只手从枷锁里探出来,要把枷锁打碎,要把桂冠摘下,我真觉得不是那么容易。
【解说】2017年,莫言开始多种文体形式的创作,包括短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批评家们认为,莫言破除了诺奖魔咒,正是因为他如今回归乡土、回归现实的写作。
【同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清华:但是我想他摆脱这个困境的办法就是回到家乡,返乡,这个返乡不只是世俗意义上的亲情的返乡,也是一个对现实意义上的返乡,就是说当他回到故乡他才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现实。
【解说】在近年的文学创作中,莫言正在恢复文人传统、重构自己和故乡的关系。苏童认为莫言正在酝酿写作上的第二次革命。
【同期】作家 苏童:因为莫言的创作当时杀气腾腾冲上文坛,是以他的狂野,以他的侵略性,或者以他的小说创作上全面的颠覆,是一次革命,所以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今天对于莫言来说,我自己觉得他在酝酿第二次革命。
【解说】在作家和批评家发言时,莫言执笔不时在稿纸上记录下评论家的发言。
【同期】作家 莫言:每个作家朋友都发表了简短有见地的发言,一个作家的所有的毁誉其实上基本都来自他的写作,也就是说农村有句话,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一个作家如果在某个方面跌倒了,爬起来的唯一办法就是用笔写作,来证明不是这样的,或者是来证明自己过去被 人误解的某些地方。
记者 屈丽霞 山西吕梁报道